行走乡村看振兴共绘长安新图景
由内容质量、互动评论、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,勋章级别越高(),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。
原标题:行走乡村看振兴共绘长安新图景
10月9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,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“行走乡村看振兴”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在西安长安区举行。
中省市媒体一同来到长安区,秦岭脚下幸福富饶的乡村美景跃入眼帘,长安区乡村振兴一线的多个点位,记者们切身感受到了山水相依、城乡相融,田塬相生的乡村幸福生活,以及一个个乡村振兴的西安实践。
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——规划产业、培育新机
在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。记者看到石砭峪新村统一规划建设,房屋错落有致,整体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,各类服务设施完备,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、党建文化广场、健身活动广场、医疗卫生室、图书阅览室、文化礼堂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水、电、气等生活服务设施,彻底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、生活、交通、就医、上学等条件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太乙宫街道四皓村——优美胜地、幸福生活
位于秦岭脚下的四皓村,下辖7个村民小组,全村共560户2150人。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1.3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2.6万元。2019年被评为长安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,长安区花园乡村建设先进集体,2020年荣获西安市美丽庭院示范村。
四皓村确定“村口有公园、路边有花园、门口有菜园”总思路。在村庄建设中采取动员群众主动参与的方式,出义务工,收集群众捐赠的瓦缸、磨盘、瓦罐等,使之变废为宝,建成景观节点,每户保留和规划了花园、菜园、家园,激发了群众共建美好村庄的参与热情。此外,四皓村通过“党建+环境整治”“党建+队伍建设”“党建+校地融合”“党建+脱贫攻坚”“党建+‘三队合一’”等“党建+”模式,实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探索了乡村治理新模式,优化了服务群众水平,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村庄落地生根。
王莽街道清北村——特色产业、稻虾共养
采用“稻虾共养”这种模式,不仅种植成本得到降低,大米质量也提高了。以前纯种水稻,一亩产值大约1500元,现在因为不施肥、无污染,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亩产值达到4000元。
子午街道抱龙村——环境优美、四季常绿
抱龙村通过民宿产业发展,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,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,帮助100多个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问题,村民房租收益40万元,企业利益得到保障,真正实现了“三方共赢”的局面。
在民宿发展上,抱龙村积极推广“企业+集体+农户”发展模式,丰富村集体经济收入。现辖区已备案民宿20家、在建17家、市级等级民宿6家,解决带动辖区群众就业100余人,整体年收入2000余万,民宿业态呈上升发展模式,可以说子午沉浸式体验民宿已成为全长安领头雁。
黄良街道秦北世纪花园中心——姹紫嫣红、花旅融合
黄良位于长安区中部,近年来,这里先后引进了陕西木禾林农业有限公司、西安鲜花港、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等40多家花卉企业,2021年盆花销售5800万盆,年销售额14亿元,花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。
园区现有现代化温室大棚面积24000平方米,成为集花卉种苗生产、培育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园区。现已建成温室花卉区、多肉植物种植区、苗木养殖区、草花生产区、蝴蝶兰种苗养殖区、植物工厂研发区六大核心区域,总计花卉苗木品种800余种,年生产数量近五百万盆。形成了花卉新产品研发、培育、种植、销售一体化的花卉完整产业链。在打造“现代花卉展销中心,乡村振兴示范样板”的发展目标已在黄良成为现实。
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介绍,长安区山水相依、城乡相融、田塬相生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,也大有作为。今年以来,长安区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、全区上下总动员,深入实施“六大筑基”行动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八大助力”行动,着力构建“1234”新格局,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趟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、一产二产三产融合、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。
王韬指出,长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,今年上半年,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4.85亿元,增速在西部经济总量前20区中排名第2;综合实力稳居全市头部方阵。王韬表示,随着长安64.5公里“三河一山”绿道,54公里山水文旅体验线全线贯通,长安公园等一大批公园高质量建成开放,城乡面貌将发生历史性巨变。
(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