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区黄良街道:花卉产业绽放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在秦岭脚下,滈河畔边,黄良街道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正成为长安区乃至西安市花卉产业的璀璨明珠。近日,记者从黄良街道了解到,该街道以“宜业、宜产、宜居、宜游”为发展目标,花卉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
黄良街道,这个总面积19.2平方公里的小镇,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,孕育了40余家农业产业园区和150多户花卉种植户,花卉产业从业人员近千人,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。2022年,黄良街道花卉产业年销售花卉5000多万盆,年销售额高达13亿元,2023年销售额达 18亿元,占全区花卉销售额的80%,占全市花卉销售额的65%,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卉产业重镇。
在西安木禾林花卉产业园,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李师傅,他告诉记者:“自从木禾林公司提供了组培技术培训,我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,还能通过花卉种植增加收入。”木禾林公司通过打造组培研发区、智能温室生产区等五大功能区,年培育组培苗三十个品系200万株,辐射带动周边形成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区,入园企业达200余家。
黄良街道的花卉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取得了突破,更在科技研发和电子商务上展现了新活力。街道以科技研发和电子商务为两翼,引导花卉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,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涉农高校共建实验室,增强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。同时,借助电子商务,不断增加网上交易额,推动花卉产业与观光农业、体验农业等方面深度融合。
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的负责人张女士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成功案例:“我们与佛山市南海葳盛园艺场合作建立了蝴蝶兰新品种培育基地,依托辖区花卉产业,强化村企共建,实施蝴蝶兰温室建设项目。”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,建设12000㎡与国际化花卉生产环境标准接轨的全自动智能温室,创建了“秦北蝴蝶兰”“秦北多肉”“索曼三角梅”等本土化品牌,为周边农民种植户提供各类研发种苗数百万株,拉动周边花卉生产600余亩。
黄良街道的花卉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增加了他们的收入,还促进了农民的技能转型和产业升级,对当地农民的收入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就业机会增加与收入提升。根据搜索结果,黄良街道的花卉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。例如,在西安鲜花港工作的陈静表示,园区内的员工大多数是附近村民,每人每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。在高峰期,园区内员工将近40人。这样的就业机会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,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产业工人转型。花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转型升级。秦岭花世界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,园区花卉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2家,带动发展花卉生产种植大户160余户。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技能,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。
花卉产业综合产值。2022年,长安区花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.5亿元,从业人员达万余人。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花卉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巨大贡献,同时也意味着农民通过参与花卉产业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益。
“农户+村集体+企业”模式。长安区通过“农户+村集体+企业”共建共利模式,盘活闲置宅基地,以花卉产业为依托,打造出一批高品质民宿,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、有钱赚。这种模式有效地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。
花卉产业带动的增收。长安花卉交易拍卖中心的设立,让长安区及周边区域种植的鲜切花通过该中心进入全球市场,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,助力乡村振兴。秦岭花世界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次,逐步实现将农民变为产业工人,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花卉企业和生产大户。
然而,黄良街道的花卉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生产技术落后、专业化程度低、生产规模较小等问题仍然存在。针对这些问题,黄良街道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,包括加大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,提高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;加强基地建设,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;充分发挥政府引导、政策扶持、公共服务的作用,推动花卉产业链向研发和科技两端延伸。
黄良街道的花卉产业,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,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随着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,黄良街道必将成为长安区乃至西安市的一张亮丽名片。(吴武刚 刘李良)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