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故事海红明:漫谈西安东岳庙
由内容质量、互动评论、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,勋章级别越高(),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。
原标题:西安故事 海红明:漫谈西安东岳庙
东岳,泰山的古称,古人认为是神仙居住的仙境,历代帝王求神保佑多往祭祀。东岳庙是我国封建时代,道教为祈祭五岳之尊泰山之神黄飞虎所建的祠庙,被认为是人与神对话、沟通之地。相传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,是站在阴阳两界的神,凡是在阳间做坏事而未被发觉的人,死后必由此神将灵魂押送地狱,交给阴曹地府的阎罗王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,东岳大帝生日,祠庙举行祭祀活动,民间举行庙会,各路戏班、商贾云集而至,人们络绎不绝,热闹非凡,形成民间宗教传统节日。
西安东岳庙历史上曾是一座著名的道观。民间曾有走东关,进东门,东岳庙里先拜神说法。西安东岳庙位于东门(长乐门)之盘道北侧,东临城墙(东顺城路),西接昌仁里,北依东一路,南临东大街。据历史记载,东岳庙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,占地约二十四亩,属道教正一派,子孙庙。封建社会东岳庙建筑考究,大殿雕龙画栋,一派皇家风范,庙宇完整,香火旺盛。明万历十年(公元1582年)官府曾翻修东岳庙大殿,增建石牌坊。清顺治六年(公元1649年)清廷统治者为维护满清统治者利益,划分满、汉区域,在明西安城区的东北隅修建专供满清八旗官兵及眷属居住驻防城池(城中之城),将东岳庙圈入满城之内并对祠庙进行修缮。辛亥革命(公元1911年)满城毁于兵火,几成废墟,尔后消失。因东岳庙系宗教活动场所,三殿及偏殿幸存但断垣残壁,仅有三五名道士看管。由于寺庙周围荒芜空旷,人烟稀疏,商业凋敝,民不聊生,祠庙香火逐渐衰微。
民国六年(公元1917年)东岳庙道长李道真、主持谷天贵、道人焦元芳等,以慈悲为怀,普渡众生,解除愚昧,弘扬道德为宗旨,在庙内创办私塾道德班,由有文化的道人教授启蒙课程,后增扩为道德学堂。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新增教室,扩大规模,改名为道德小学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,道德小学由初级小学发展成完全小学,共有六个班级,三百余名学生,校长是道士焦元芳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,学校有十二个班,六百多名学生。民国三十一年(公元1942年),学校增至二十个班,学生超过千人。当年焦元芳校长病逝,谷天贵接任校长。道德小学初期主要招收贫寒子弟就读,不收学费,义务教学,开支全部靠庙产收入和布施、香钱,后由于贫民子弟慕名就学增多,庙资收入承受不起,则酌收学费弥补不敷。道德小学虽属东岳庙道士所办,但未设宗教课程,更因管理严谨,教学力量雄厚,在当时颇具社会影响,深受周围群众称赞,成为西安远近闻名的一所小学。
一九四九年五月西安解放,社会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。谷天贵道人年事已高,校董会遂推举焦元芳道人的徒弟童杨清继任校长。一九五二年十月政府拨款对东岳庙进行了一次修葺,并接收道德小学,改为公办,派李春茂任首任校长,校名改为西安市新城区东大街第二小学。一九五三年学校依地定名昌仁里小学。一九五四年西安市文教局将小学下放给刚成立的新城区政府。一九五六年八月东岳庙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(今省政府)定为陕西省头部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一九五九年西安市房地局将东岳庙交公房地产,房屋82间、地皮约11亩划拨给昌仁里小学使用([59]市房房字第210号)。一九八二年土地核实面积为12.5亩(8334.78平方米)。
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等原因,东岳庙道人逐渐还俗谋生(童杨清到东六路小学当教师),东岳庙人去庙空,香火断绝。寺庙大殿做过仓库和料场。 五、六十年代破四旧 、文革等政治运动浩劫,东岳庙大殿塑像等惨遭破坏。古建筑也在风雨中飘摇。期间政府文物部门曾整修过大殿古建筑。东岳庙现存大殿、中殿和后殿主要古建筑,大殿、中殿内壁画十分精美,山水、楼阁、花卉、人物取材于民间宗教传说,出自元、明、清历代名匠之手笔,为研究古代宗教、风俗人情和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,亟待保护。
随着大西安建设富有国际历史文化传统古城建设理念,在凸显西安古城墙风貌的同时,古老的西安东岳庙将焕发出新时代精神面貌,成为古城一处靓丽的景观。
本文经海红明先生授权刊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